当前位置: 首页 > 幼师资源 > 说课稿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

时间:2024-11-06 17:42:28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范文汇编6篇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 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3 的组成,知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知道哪两个数合起 来是3,并能用较为清楚的语言表达分与合的过程。

2.在活动中,正确记录分合式,并会整理自己的操作材料。

3.在游戏中学习3的组成,,体验同伴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数量是3的图片。

2.教师用记录卡一张,小猫头饰一个,两个圈。

3.幼儿人手一张数字宝宝卡片放在口袋里。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教师出示小猫头饰,"看,谁来了呀?"

二、学习3的组成。

1、教师:今天小猫要邀请它的好朋友们小兔、小猴到家里来做客,还为它们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它想把这些好吃的分别放在2个盘子里,可是它不知道怎么分才好,你们愿意帮助小猫来分一分吗?

2、出示记录卡,幼儿自主学习3的分成。教师:我们先来看看有些什么好吃的?有多少?(3只桃子,3个蘑菇,3条小鱼……)

教师:那怎样把数量是3的分成两份呢,请你动动脑筋,看谁想得办法多,并用数字把每次的分法记在下面的格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教师:你是怎么分的?请你用一句好听的话来说。

(我把3只桃子,1只桃子分给了小兔,2只分分给了小猴。)

(我把3条小鱼,1条小鱼分给了小兔,2条小鱼分给了小猴。)

教师与幼儿一起记录3可以分成1和2,幼儿一起学念。

教师:还有其他分法吗?

(把3个蘑菇,2个蘑菇分给了小兔,1个蘑菇分给了小猴。)

(把3根棒棒糖,2根棒棒糖分给了小兔,1根棒棒糖分给了小猴。)

教师:还有其他的分法吗?

教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两种分法。幼儿一起念两种分法。

三、游戏学习3的组成。

1、教师: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啊,吃饱了,他们邀请我们小朋友一起森林玩,你们愿意吗?森林很远,我们3人一组开火车去吧!

2、听音乐3人一组玩开火车的游戏

(1)教师:看!这是什么啊?(魔洞),这个魔洞只允许数字3过去,可我们小朋友也想过去怎么办呢?

(2)先变成数字宝宝

请你们先将自己的数字宝宝请出来,看看自己是数字宝宝几呢? 是数字3吗?那怎样才能让我们的数字变成3呢?

(3)幼儿讲述1和2组合,2和1组合

教师:那快点找到一个与自己合起来是3的朋友手拉手、排好队一起过魔洞吧!(教师检查)幼儿分组找到朋友过魔洞后,做一个胜利的表情或动作!

3、教师:刚才你们都很聪明,都能找到和自己合起来是3的好朋友一起过魔洞,真棒!请你来告诉大家,你是数字宝宝几,你找到的好朋友是几?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 篇2

一、教材分析

中班幼儿活泼好动有一定的独立能力,富于想象,有较强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喜欢学习新的知识,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数学由于其学科特点,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和枯燥,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而中班的孩子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他们认识数字是建立在一定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数字8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何让孩子把数字8的形状和已有的一些物体联系起来,让孩子能具体形象地认识记忆数字8,如何通过实际的物品让幼儿去感知8的数量,这是我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难点,我采用了游戏操作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初期的幼儿仍有着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所以在中班初期的数教育活动中,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为此我设计了游戏情景“送水果”,让幼儿带着要求去找到相应的水果卡片,在拿物品、数物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8的数量,这遵循了“教育来自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的原则。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感知8以内的数量,并认识数字“8”。(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初步掌握8的实际意义。(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7以内的数熟悉7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经验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经验,就会影响到他们对数量8的感知。)

物质准备:①1——8数字卡片,水果图片若干幅,歌曲磁带,ppt。

②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8点子或数字的老鼠形状。

③人手1份实物卡片操作材料。

四、说教学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

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看一看数字8、找一找和数字8外形相像的物品,从而使他们能把抽象的8形象化,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数字8。

2.按数取物法

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 篇3

一、说教材:

幼儿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简单的说可以包含了数、量、图形与空间、逻辑与关系四 ……此处隐藏3176个字……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把“9”画成“”像一个气球。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

幼儿的准备工作: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

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 篇6

一、说教材

拼图活动是幼儿园经常进行的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一项活动。以往的拼图活动比较注重拼图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对拼图活动本身所蕴藏的数学内涵挖掘不够。其实,拼图活动也是帮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关系、掌握数概念的一个很好的载体,而且也符合新《纲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这一精神。

二、说幼儿

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于物体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必须借助于对具体物象的感知,拼图活动恰好为帮助幼儿感知数量的多少、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支持。在日常的活动中,孩子们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圆形拼图的造型经验,为本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说目标

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数学活动目标始终贯彻的一个原则,了解幼儿的思维过程、思维发展水品和个性特点,创设更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帮助幼儿发展思维能力则是我们确定数学活动目标、设计数学活动过程的基本准则。由此,本活动的目标初步确定为以下两个方面:

1、通过拼图活动,加深幼儿对圆形造型变化的认识,初步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初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进行记录。

从中班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出发,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本活动的重点,由于中班幼儿首次接触统计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就成为本次活动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在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幼儿首先学习用一种正确的顺序说出数词,对数序的感知从“连串”水平发展到“双向数链”水平,然后才能在具体的实物和抽象的数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步建立起整体与部分、数群与集合等概念。而教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必须关注幼儿已有的经验水平和思维特点。于是,本活动采用“示范讲解”、“提问”、“观察”的教学方法,“示范讲解”可以帮助幼儿联系已有经验思考拼图中的一些数学关系;“开放性的提问”可以启发幼儿的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观察”则让老师在活动过程中了解每一个孩子的思维过程,从而根据个体的差异提供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2、学法

幼儿只有在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可能对某一数学关系有所体验并获得感性经验,由此,本活动采用的最基本的学法就是“操作法”,这也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孩子们带着问题去操作、思考、探索,通过一个个活动环节感知物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幼儿思维的操练与学习

习惯的培养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另外,本活动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使幼儿在师幼互动、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分享学习经验,更好地掌握统计记录的方法。

五、说活动程序

1、活动准备

大小、颜色不同的圆形、2种图案纸、若干份记录纸、数字标签、一些辅助图形

2、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拼出示范花的图案

出示图案纸:请小朋友根据图案用圆形拼出花的造型。

引导幼儿回忆拼图经验:你还有其他的方法拼出花的造型吗?(变换圆形的大小、颜色、数量拼出多种花的造型)

(2)借助统计,使幼儿学会记录方法

提问:小朋友们有很多种拼花的.方法,老师想知道你们都用了哪些不一样的圆形,该怎么办呢?想知道每种圆形用了几个又该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讨论,教师帮助幼儿提炼多种方法,并比较得出统计记录的方法。

出示记录纸:

图形数量

帮助幼儿提炼统计记录的方法:在图形一栏中贴上拼花所使用的不同的圆形,在数字一栏中用数字标签记录所使用圆形的数量。

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朵大的花的图案是由6个小的圆形拼出来的。

感知数量: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分别有几个。

(3)借助实际操作,进一步感知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①、你能用圆形拼出不同的花的图案吗?

②、你能用圆形拼出其他不同的图案吗?(鼓励幼儿以圆形为基础使用辅助图形拼出更多的图案造型)

(两种不同的操作要求为幼儿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层次要求,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要。)请小朋友在拼图活动的基础上记录自己的拼图方法。

(4)集体分享作品,梳理并提升幼儿经验

幼儿交流:用几个小的圆形拼出了一个大的图案。(为幼儿提供了向同伴学习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拼图中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也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出示第二张图案纸(船),提问:你能用其他的小的图形拼出这个大的图案吗?你有几种拼法?请小朋友在日常拼图活动的时候试一试,用统计的方法记录下来,比较一下“同一个图案,可以有几种不同的方法拼出来”,更进一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在日常的拼图活动中可以继续延伸这一活动,引导幼儿在生活中感受和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并进一步学习用统计的方法记录在生活中发现的一些数学关系,使数学教学既来源于幼儿生活又回归幼儿的生活,真正体现“教育生活化”的理念。

《幼儿园说课稿中班数学范文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